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日渐显著,“老有所养”成为了当前社会的焦点。近年来,海南省临高县以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建设为契机,通过凝聚基层互助力量、科技赋能智慧养老、构建人才储备“蓄水池”,探索出一条“县镇村三级联动、多元协同发展”的养老服务新路径,为全国县域养老提供了可复制的“临高经验”。
基层聚力,睦邻互助激活“神经末梢”
面对农村老龄化加剧、养老资源分散的现实难题,临高县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协同”的养老服务模式,创新“1米服务圈”睦邻互助模式,打造农村基层养老新样板。临高县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各村党支部牵头改造闲置资产为养老服务点,党员带头组建志愿队,结对帮扶孤寡老人,在养老服务中彰显先锋模范作用。多元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网格员化身“贴心管家”,定期走访网格内老人,动态掌握其健康状况、生活需求,建立“一人一档”服务台账。针对独居、失能老人,网格员每日上门巡查,帮助采购生活用品、代缴水电费,及时解决突发问题。遇到紧急情况,网格员还能第一时间联动医疗、消防等部门,为老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老年协会组织文体活动,如广场舞比赛、棋牌娱乐、健康讲座等,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老年协会还牵头成立邻里互助小组,以村小组为单位,将活力老人与失能老人、闲散劳动力与志愿服务队进行精准匹配。活力老人凭借丰富生活经验,为高龄老人提供情感陪伴,闲散劳动力在参与养老服务过程中增加收入,形成“以老助老、互帮互济”的良性循环;此外,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企业或专业社会组织为特困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并对护理人员开展定期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同时,鼓励基层社会组织开发特色养老项目,如老年心理健康辅导、法律援助等,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构建“内部互助+外部链接”双轨服务体系,日常需求由邻里互助解决,专业需求通过平台对接医疗机构,形成“村级站点+邻里互助+专业团队”立体网络。
志愿者走进孤寡老人家中做卫生清洁
目前,全县已成立200余个互助团体,覆盖90%行政村,服务2000余名困难老人,老年人满意度达92%。
科技赋能,智慧平台织密“服务网”
临高县与中国建设银行海南省分行合作,运用建行安心养老系统,推动养老服务精准化、高效化。老人通过平台下单助餐、助浴等服务,系统便迅速整合派单,调配村级养老服务点和镇级养老服务站资源,15分钟内调配资源上门,实现“一键呼叫、全网响应”。2025年,平台累计处理服务订单200件,服务响应准确率达98%。系统还能实时采集老人健康数据,采集心率、血压等数据,一旦数据异常,立即智能预警,实现“小病不出院、大病快转诊”。服务全程可追溯,从签到、服务记录到评价反馈形成闭环,持续优化服务质量。此外,县级智慧养老中心整合全县1万份老年人健康档案,联动镇村两级站点,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农村覆盖率从60%提升至95%。
智慧平台织密“服务网”
人才筑基,全链条培育破解“用人难”
为着力破解养老服务行业“招人难、留人难、发展难”的痛点,临高县聚焦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痛点,以“储备+培养+输送”全链条机制为抓手,创新建立养老业储备人才库,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注入强劲人才动力。
养老服务点护理培训
临高县坚持“政策先行、阵地支撑”,出台《临高县养老业人才储备和发展计划》,将养老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挂牌成立5个“养老业就业见习基地”,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人才储备网络。针对养老专业人才供给不足问题,临高县主动对接省内外职业院校,构建“学校培养—基地见习—定向就业”全流程合作模式,与省内外3所职业院校共建定向培养机制,开设老年护理、智慧养老设备应用等特色课程,首批30名护理专业毕业生将于2025年6月入驻县养老服务中心及博厚镇敬老院、波莲镇敬老院等养老服务站见习,通过“理论教学+岗位实操+跟岗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确保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此外,临高县还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对在见习基地表现优秀的毕业生,优先推荐至县内养老机构就业,并给予一次性就业补贴;设立养老人才专项奖励基金,对取得职业技能证书的护理员给予岗位补贴并将优秀人才纳入“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提升养老行业职业吸引力。
养老护理培训现场
目前,全县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总量预计2025年底突破100人,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专业养老护理员占比率进一步提高,为构建“老有颐养”的幸福临高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从三级网络到基层互助,从科技融合到人才储备,临高县以系统化思维破解养老难题,绘就了“老有颐养”的幸福图景。未来,临高县计划深化智慧养老应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农村养老服务、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全国县域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临高经验”。(许丽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