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2025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四川省西充县真空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标志着这一县域特色产业正式跻身“国家队”。一个西部县城,如何在高端制造领域脱颖而出?记者日前走进西充,探寻其真空产业的发展之路。
“这是西充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西充县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县已建成集真空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供应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生态,涵盖真空装备、电子信息、真空涂层等领域。数据显示,2024年,该产业集群产值达17.2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1.3%;今年1—9月,产值已达15.5亿元,占比提升至23.7%,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名副其实的主引擎。
回顾发展历程,西充的突破源于一场极具前瞻性的战略抉择。“当大多数县城还在承接沿海传统产业转移时,我们就瞄准了真空技术这一新兴赛道。”该负责人介绍,西充县委、县政府将真空产业确立为“制造强县”战略的核心支柱,在全国县级层面率先出台真空产业专项规划,《真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决定》《真空发展五年规划》等文件相继落地,构建起完整的产业培育体系。
“我们创新推行‘产业基金+园区+链主’招商模式,全面实施‘链长制’。”该负责人说,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深入产业链各环节精准施策,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

先进制造(真空)产业园(李同周摄)
在南充市临江新区西充片区,总投资50亿元、占地1000亩的先进制造(真空)产业园正在加速建设。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完成200亩土地开发,引进7家优质企业。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突破50亿元,带动就业超千人。”
走进园区内的四川九天真空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一条真空阀门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平稳运转。银灰色阀门坯料依次传送,机械臂精准完成多道工序,仅需一名工人在旁值守。“这条实现一次性加工成型的智能产线,是我们聚链发展的生动体现。”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集群化、链条式发展,成为西充真空产业振翅高飞的关键。如今,园区已构建起涵盖真空设备制造、零部件生产、技术服务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形成独具特色的“邻里协作”生态。
“入园企业互为上下游,技术耦合度超过70%。”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这种深度融合的模式实现了企业间“研发—中试—量产”的无缝对接,“从图纸设计到样机测试,所有环节在园区内即可完成。”
宇天真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我们服务中科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单位,产品畅销海内外。园区内6家配套企业为我们提供支持,大大提升了效率。”而零能昊公司研发的高寒零碳旅居舱,其真空镀膜设备的核心部件就来自园区企业华源恒智。
“邻里协作”模式成效显著。据统计,园区内80%的企业实现原材料本地化采购,物流成本降低23%,企业协作效率提升40%。更令人振奋的是,协同创新在此迸发火花:纳米涂层技术使真空泵寿命延长3倍;真空阀门精度提升至0.01微米,成功填补国内空白;多个创新联合体共同研发使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提升1.2个百分点,赢得了行业巨头的青睐。
政府搭建的“真空产业云脑”平台进一步深化协作。华源恒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通过共享研发中心节省成本600万元,产值突破8000万元,同比增长65%。
在零能昊公司产品展厅,一款能在-50℃极端环境下实现能源自给的“高寒零碳旅居舱”格外醒目。公司负责人自豪地说:“这款产品已成功中标青藏铁路升级改造项目,并登上了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舞台。”
坚实的创新源于深厚的专利积累。目前,整个产业集群已拥有80项专利,其中9项发明专利涉及超真空密封、低温吸附等核心技术,持续填补国内空白。
数字化转型为产业竞争力按下“加速键”。在宇天真空的数字化工厂,通过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优良率大幅提升,库存周转率提升3倍,订单交付周期从28天缩短至15天。
站在新起点,西充立下新目标。西充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化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五年内新引进和培育产业链企业50家以上;加快建设国家级真空装备检测中心。按照规划,到2027年,集群产值将壮大至50亿元;2030年,力争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从微米级的精密轴承,到协同创新的膜材料产业链,再到征服极寒的零碳旅居舱——这个昔日的有机农业强县,正以真空产业的强势崛起。(戚原 李同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