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片片翠茗化金枝
杨凌农科传媒集团
2025-06-27 17:16:06

624日,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主题的2025年“走出杨凌看示范”媒体调研采访活动正式启动。行程首站走进了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深入探寻商南茶业提质增效的科技密码。

作为高纬度产茶区,商南茶业的发展一直面临着品种结构不合理、栽培管理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2016年,沁园春茶业公司到杨凌示范区上门寻求帮助,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成立商南茶叶技术推广站,用科技破解发展障碍。

在商南县试马镇郭家垭村的数字化智能化育苗温棚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汉中综合试验站站长余有本团队研发的轻基质穴盘育苗技术,不仅提高了茶苗栽植的成活率,也进一步缩短了育苗周期。

余有本查看育苗温棚内茶苗生长情况

通过新建的智能化育苗温棚,育苗周期可从14个月左右缩短到78个月,同时年可培育穴盘茶苗1500万株,用于发展茶叶种植4000余亩。”余有本说道。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余有本专家团队已筛选种植有“陕茶1号、龙井43、乌牛早、白叶1号、金牡丹、中茶108中黄系列”等20多个适宜本地种植的茶树良种,茶树种质资源不断丰富。

茶园自走式仿真修剪机

同样,在解决机械化程度低方面,杨凌也给出了方案。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发的悬臂自走式仿型采茶机、修剪机有效解决了山地茶园作业场景中,地面凹凸不平及人力不足的难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陕西省茶叶体系岗位专家靳红玲介绍,该采茶机可自动识别茶棚面的高度与位置参数,整个作业过程完全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在保证采收、修剪后茶棚面基本保持水平的理想状态下,大幅降低劳动力成本。

此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的科技支撑还体现在人员培训方面,近年来,该校专家团队共举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培训班35场(次),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 2146人(次),有效提升了骨干人员的技术水平。

沁园春茶业公司负责人王超介绍,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公司已改建核心示范基地7910亩;通过土地流转费、收购鲜叶、劳动务工等方式也带动了周边1800余人增收。(李娟)


责任编辑:仲莘阳

打开APP,阅读体验更佳
打开APP看全部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