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都江堰灌区首次扩大至川南经济区 涉及范围达8市41县(市、区)
川智会
2025-10-21 11:14:17
10月19日凌晨2时23分,流淌过70多公里的渠道后,来自成都市三岔水库的水,抵达内江市资中县的东风水库。这是都江堰灌区的“岷江水”(指岷江流域的水资源)首次流进川南经济区。
“岷江水”进入川南经济区,让全国第一大灌区——都江堰灌区覆盖范围从原来的7市40县(市、区)增至8市41县(市、区),灌溉面积达1164.7万亩,涉及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大部分区域和川南经济区的部分区域。
东风水库是此次输水的“终点站”。一路上,三岔水库的来水先后流经资中县管辖的另外两座水库——黄板桥水库和胜利水库。10月17日凌晨1时30分,上游来水通过简资干渠、三黄支渠等渠道,流入黄板桥水库;随后,又于19日零时23分抵达胜利水库。
资中县是农业大县,长期以来受制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瓶颈。此次接收“岷江水”的黄板桥水库、胜利水库和东风水库,过去主要是靠天然降雨来补充水源,由于缺少外部水源补充,一旦遭遇旱情很容易引发缺水“危机”。
“岷江水”要顺利输往资中县,必须依托“通道”——三黄支渠的建设。2023年,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与资中县人民政府通力协作,推动实施三黄支渠渠系配套工程,将资中县黄板桥水库灌区整体纳入都江堰灌区体系。随着三黄支渠的建设与完善,今年已具备供水条件。通过该工程向相关水库输水,能有效保障10万余亩耕地的用水需求,显著增强当地产业发展韧性。
“水利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随着此次三黄支渠的顺利供水,未来将为川南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坚强的水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