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西安高新区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启动建设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项目、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科学城园区项目,签约落地西北工业大学未来产业科技园、长安先导人工智能创新中心……5月29日,西安高新区“双中心”核心区暨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大会现场,围绕未来产业发展的重量级信息,让区内企业和与会嘉宾振奋不已。
作为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双中心”核心区,在国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当下,西安高新区大力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正当其时。翻看西安高新区的产业图谱可以看到,在不断强化“硬科技研发—转化—企业—产业”创新链条布局下,西安高新区落地先进阿秒激光、高精度地基授时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成“新型研发机构—科学园—科学城”的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累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200余项,涌现了如华秦科技航空航天的高温隐身技术、先进伪装技术、高效热阻技术填补国内产业化空白,中科微精承担的飞秒激光超精细微圆孔制造装备项目突破光束扫描技术、自适应定位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从最早的半导体封装测试到如今全球规模最大的闪存芯片生产基地,从孵化“国内3D打印第一股”到如今构建世界一流的金属3D打印全产业链,“科创+产业”发展之路为西安高新区未来产业发展集聚了竞争优势,打下了坚实基础。
因此在此次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中,西安高新区在原有优势产业基础上,聚焦未来信息重点发展光子、类脑智能、大模型、下一代移动通信(6G等)重点领域;聚焦未来空间重点发展空天动力、空天能源、无人系统等领域;聚焦未来智造重点推进智能制造、人形机器人、6G、元宇宙、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聚焦未来健康重点推进新一代医疗器械、创新药物、生物制品、类脑智能等领域发展;聚焦未来能源重点推进氢能、新型储能、先进核能等领域发展;聚焦未来材料重点推进稀有金属功能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含能材料、智能材料等领域发展。立足长远、着眼大局,突出先导性、支柱性的规划使得西安高新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快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落地的蓝图愈发清晰,也让这里未来产业集群成势背后的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场景等新型生产要素作用更加突出。
为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西安高新区同步发布了从产业承载空间到产业创新策源,从产业主题培育到产业应用场景,从产业金融支撑到产业人才高地建设方面的“六大任务”。进一步形成“研发—孵化—加速器—产业园”的未来产业空间格局,加快优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培育、催生一批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未来产业方面具有引领作用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为将产业新技术的应用创意,运用在真实具体的“小切口”问题上,实现技术和商业的双爆发。西安高新区在产业应用场景方面将分层分类推出未来产业技术(产品)供给清单,建立未来产业应用场景库,定期发布未来产业领域内的场景机会,探索推出未来产业应用场景试点项目,实施未来产业场景示范工程,进一步实现技术突破迭代,形成可以商业化的创新成果。这让当天到场的多家企业颇感兴趣,不少企业代表表示,这样的规划能够以问题为导向,满足真实的技术应用需求或产业需求,让过去的“先研发后转化”的历时性创新,走向技术研发与商业转化同时发生的共时性创新,进一步加速推动科技创新向产业转化。
除发布方案外,为给未来产业提供更多高能级原始创新平台和提供金融支撑,西安高新区在会议当天正式签约先进硅光集成技术创新平台、晟昕高端装备模拟仿真技术研发生产总部、博深科技复杂环境特种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尧云科技智能数据研发总部、因诺航空智能航空器研发制造基地、博瑞集信通信芯片产业创新中心等六个“双中心”核心区硬科技产业项目,以及西安西投智航股权投资基金、西安开源财金惠风股权投资基金、西安星光创业投资基金等三个“双中心”核心区基金项目,为未来产业“生态圈”的构建注入强劲动能。
2024年,未来产业将继续领跑整个产业体系现代化升级,此次西安高新区着眼未来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将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加快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建设,最终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成新兴产业成长为区域新的经济支柱,也将成为陕西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一个重要标志。
责任编辑:王岚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