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入围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园区前十;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1100亿元;五大主导产业产值达2081.37亿元;首个大科学装置即将启动;新增、提升改造绿地达9.99万平方米;7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道路硬化等24个项目有效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翻开西安高新区“四个高新”高质量建设蓝图,创新驱动、产业发展、项目推动、民生保障多处开花,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核心区建设加速推进
聚焦“产业前沿”的西安高新区,在经济面临较大压力的当下,着力稳增长、扩投资、优结构,在企业外引内培、产业体系建立和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发力,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三星西安项目 供图 西安高新区
走进高新三期,联合汽车电子、天津鹏翎西安基地等已竣工投产,领充创享总部基地项目已经开建,法国埃顿零部件产业园二期、西班牙安通林饰件西安基地等项目签约落地。坚持实体经济立区、先进制造强区的西安高新区,以“双中心”核心区和“双城”建设为抓手,持续“强链、补链、延链”,加速“双中心”核心区建设成形起势。
2024年1至7月,西安高新区新能源汽车、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产值达到2081.37亿元。巨子生物、蓝晓科技上榜胡润中国500强,铂力特、诺瓦星云等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达140万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三星M项目、奕斯伟12英寸硅片等项目落地,继续蝉联全球最大闪存芯片生产基地,有力支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创与产业“双向奔赴”
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导的“高能效超宽带氮化镓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区内创新主体累计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项8项,北极雄芯自研的Qiming935系列芯片成为国内首款获得SGS-TUV认证的基于Chiplet的车规级芯片,羚控科技参与研发的中国航空工业西飞民机HH-100航空商用大型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成功首飞,诺瓦星云以超高清显示技术点“靓”巴黎奥运会……

西北工业大学未来产业科技园 供图 西安高新区
“双中心”核心区的快速建设,不仅推动高新区科技金融合作“生态圈”进一步扩大,还加速吸引了如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项目、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科学城园区等高能级原始创新平台的布局,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更深融合。
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科技创新高地,西安高新区在“双中心”建设中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8.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09件;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科技发明奖35项,拥有143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标准;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5家,获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66家;新增上市企业3家,总数达到77家;聚集硬科技创新人才超过14000名,建成博士后科研平台122个。
在科技创新成果蓬勃涌现、科技企业拔节生长的过程中,离不开西安高新区“真金白银”的支持。“科创9条”“人才10条”“上市10条”等优惠政策为企业兑现资金支持,科创企业“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五培工程,构建形成“引导基金+子基金+市场化基金”体系,推动“四个高新”建设三年来,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5570家,年均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1100亿元。
宜居宜业为幸福“加码”
新建、改扩建学校20所,新打造优质学校44所;启迪儿童医院、国际医学康复医院等5家三级医院以及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43个村卫生室形成完善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39个安置房和安置性商品房项目、11个人才保障房项目让2万余家庭迈向“住有宜居”;三年累计新建市政道路235条(段)、225.4公里,新增、优化公交线路20余条,形成丝路科学城“六横六纵”、丝路软件城“八横八纵”主干路网。

运行中的云巴 供图 西安高新区
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智慧化治理水平的西安高新区,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加速完善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的基础设施。
初秋的晨光中,开通运营一个月的西安云巴,平均每天载着2.6万人次在高楼大厦间飞驰而过。对于云巴的开通,不少市民表示,云巴连接了西安高新区内多个重要产业板块和居住区,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为智能、便捷、通畅的立体化交通解决方案,也让这座城市更加洋气。
未来之瞳里,西安大剧院年底将投用,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外形初显;中建新疆总部、元征大厦、尊贵壹中心等商业项目建成投用,着眼满足高端、新型、多元的生活需求,以“双城”建设为抓手,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让这片区域商气越来越旺、人气越来越高。
以独特魅力书写产城融合新篇章的西安高新区,将持续以项目建设促经济发展,以科技创新促产业提级,以民生提质为幸福“加码”,不断推进“四个高新”建设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王岚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