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禄韶英教授团队在血管介入手术导航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应用自主研发的AI图像分割软件,实现了DSA(数字减影)设备下复杂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智能导航操作。这项命名为“AngiSight”的创新技术,解决了血管介入术中导航难题,其核心技术已获国家专利保护,经教育部科技查新确认为国际首创。

DSA设备下的血管介入诊疗操作是治疗心脑血管、外周血管疾病的主流技术。为解决传统血管DSA手术中图像融合不精确的问题,减少手术难度及潜在风险,禄韶英教授团队与北京飞燕四海医疗科技公司的工程师携手合作,结合目前最先进的图像分割、实时标注算法,研发出基于神经网络、AI深度学习的DSA术中实时导航软件“AngiSight”。

图1 国外报道的DSA术中图像融合技术,融合图像模糊不清,CTA图像为3D重建影像,DSA为2D影像,两者图层之间简单重叠覆盖,清晰度明显受到相互影响

图2 本研究案例,使用10ml造影剂一次造影,实现EVAR术中髂内动脉重建,图中蓝色部分为造影显示的真实血管,红色边框为图像分割结果,融合图像的透明度可调节,与真实血管完全贴合,血管、器械的细节都清晰可见。
据悉,该软件兼具术中图像融合、路图导航等功能,实现了在体位固定下达到0.1毫米级血管轮廓识别的精准导航,床位变动后3-5秒内完成新图像融合的实时响应,以及无需设备硬件升级即可适配各品牌DSA机型的广泛兼容性的三大技术突破。禄韶英教授团队应用该系统对52例临床真实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证实,该软件可降低术中患者40%的辐射暴露,单次手术节省60%造影剂,还使急诊手术时间缩短了35%,为抢救赢得了黄金窗口,同时提高了慢性血管闭塞等疑难病例15%的成功率。

“AngiSight”是我们国产医疗创新技术通过纯软件方案突破了国际高端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的硬件限制,禄韶英教授说:“软件像GPS导航改变出行方式一样革新血管介入手术,目前不仅成功应用于主动脉腔内隔绝手术,且在脑血管、肢体血管、内脏血管介入手术中的尝试也取得了可喜的结果”。

作为西安交大一附院医工结合创新模式的典范,该软件是临床医生为破解临床难题与软件工程师紧密合作,将AI技术与现代医学治疗手段有效结合的成功案例,目前团队正筹备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并与器械企业推进产品转化。交大一附院副院长韩建峰表示,心脑血管学科是医院的主干学科之一,其中血管外科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在省内和全国享有较高声誉,此次AI技术与血管介入手术的深度结合为复杂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既大幅提高手术安全性,又能提高手术效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推广,必将惠及更多患者。(王馨 刘超 李延)
责任编辑:仲莘阳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