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载风华,西安经开功能区光芒“闪”耀
中国日报网
2024-04-09 12:19:13

4月1日,西安市政府举行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7周年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据相关介绍,七年来,西安区域在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有39项案例得到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通报肯定,88项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已经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自2017年4月陕西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西安经开功能区紧扣“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为企业营环境”的职责使命,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累计形成11项国家级、50余项省级创新成果,走在了全省自贸区前列。7年来,在管委会各部门和区内企业的支持配合下,西安经开功能区新增市场主体5000余家,其中企业超3000家,“五上企业”126家,以约占全区3.5%的面积,贡献了全区约70%的外贸进出口额、12.3%的规上工业总产值、16.5%的外资企业。

以一流营商环境 为区域发展赋能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振市场信心的关键之举。对西安经开区而言,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

在21世纪经济研究院对外发布的《全国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中,西安经开区位列前十,彰显了经开区在打造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

自成立以来,西安经开功能区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全面启动3.5小时企业开办标准化服务、部分企业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跨区通办”、创新“税—银—企”合作机制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等系列亮点举措,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经开区还以打造政策更优、审批更简、服务更好的营商环境为目标,推出《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八条措施》,努力营造更有吸引力、更具竞争力、更加富有活力的营商环境。

以特色改革举措 塑造“经开样本”

年初,在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复制推广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改革创新成果的通知》中,经开区“三位一体”税务集成服务体系、政务地图小程序、远程异地评标模式3个典型案例被编入其中,这充分说明了西安经开区持续推进全链创新、全面改革、全域开放,以极具自身特色的改革举措,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事实上,西安经开功能区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促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大胆实践,例如:加工贸易“云报核”系统、全国首创电理通E融服务模式、“七全七化”标准化建设模式的成功使用。经过不断深入挖掘创新线索,西安经开功能区聚焦政务、税务、通关、金融等方面,形成60余项典型试点经验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复制推广,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经开样本”。

以开放创新平台 助力外向型经济

扩大对外开放,不仅是西安经开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自贸区战略发展的必要路径。在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排名中,西安经开区于全国230家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第23位,较2022年上升5位。值得注意的是,该考评中大幅提升了外资外贸得分权重。同样是2023年,西安经开区实际使用外资达25068万美元,在全市区县、开发区中位居第一,展现了西安经开区在国际环境更趋复杂的压力与考验下,激流勇进、乘风破浪的发展历程。其中,作为开放创新平台的经开功能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西安经开功能区的不断加持下,越来越多外资企业主动将投资项目向价值链高端的研发方向延伸。2023年,采埃孚和依必安派特分别在经开区落户“研发中心”;阿尔斯通永济公司已将两款国际最先进的牵引电机生产技术和全套生产线转移到西安。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区域现在已聚集德国博世力士乐、阿尔斯通、布勒等欧洲世界500强企业的众多项目,依托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优势,推进“经开产能”走向国际。

此外,西安经开区积极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投资环境国际化水平。“自贸区+保税区”双重平台,叠加海智计划工作基地海外招才引智优势,对外开放成效持续凸显。目前,已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超200亿美元。

今年,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将以“七个提升”为抓手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从对外开放层级、高质量发展动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能力、营商环境水平、开放通道能级、引领示范效应、服务保障能力方面,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作用,助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预见,西安经开功能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机遇,为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的建设作出贡献。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 峰|张沐宁)

责编:王岚

打开APP,阅读体验更佳
打开APP看全部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