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烟: 发展画卷绿意盎然
中国经济网
2023-09-19 11:30:39

宝鸡卷烟厂动力车间技术员在巡检中水过滤罐。


9月,陕西澄城秋高气爽。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澄城卷烟厂能管中心的屏幕上,部分运行数据也在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其中,制冷机负载率这一数据对季节变化的感知能力较强。

“每年这个时候,我们会更加密切关注数据变化。如果负载率低于30%,就要关闭制冷机,开启地源热泵来供应组合式空调机组,以调节生产车间环境温湿度。经过测算,在过渡季节采用地源热泵供能,每天可节省六七百度电。”澄城卷烟厂动力车间电气维修技师张小锋指着屏幕告诉记者。能管有“屏”,发展向“绿”,能源使用的时间逻辑得以重塑,工厂依据四季综合利用能源的成效越来越明显。

从制冷模式的变化到设备运行效率的提升,从新能源设备的引进到绿色理念的深入人心,生产运行的“能耗指数”正一步步转化为陕西中烟低碳环保的“绿色指数”。特别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无论是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方案,还是在具体而微的生产与工作场景中,陕西中烟都围绕“双碳”目标,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绘就了绿意盎然的发展画卷。

小处落墨,列出“问题清单”

“锅炉、空压机、制冷机等部分动力设备配置与产能不匹配,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导致设备低负荷运行,能源利用率较低。”

“部分卷包设备役龄较长,加之操作人员业务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辅料及零配件保障能力有待加强,设备运行效率提升难度较大。”

“对大量能耗数据分析研究得不够全面深入,导致节能降耗的潜力点不能充分挖掘,跑冒滴漏现象未能及时发现。”

今年4月,陕西中烟党组书记、总经理王茂林带领调研组,以“四不两直”方式直奔澄城卷烟厂车间一线,和工人面对面交流探讨,开展头脑风暴,研究确定制约节能减排指标改进、设备运行效率提升的关键点,列出了制约绿色发展的“问题清单”。

澄城卷烟厂动力中心技术人员(右)与锅炉操作人员深入交流参数优化效果。


“清单”不止一份。5月中下旬,围绕绿色低碳主题,调研组由点及面,对宝鸡、延安、汉中、旬阳四家卷烟厂开展全面调研,把脉问诊、系统研判,查摆出制约各厂绿色低碳发展的共性问题与突出矛盾。

追根溯源,剖析症结,一些制约绿色发展的“老”问题、“难”问题浮现出来。

在源头控制方面,车间环境温湿度是由工艺空调、制冷机、锅炉、高压微雾等复杂系统共同控制的,其用能量占了工厂总能耗的30%左右。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科学制定环境温湿度标准,做到合理用能,需要进一步研究优化;一些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需制定计划有序更新。

在用能管理方面,个别卷烟厂能源三级计量器具配备不够完善,如制丝车间蒸汽计量未覆盖到具体工序,卷包车间用电计量未统计到单独机台,动力车间空压计量个别区域还未覆盖,不利于能耗指标进一步分解和用能数据的具体分析。

在生产组织方面,由于部分卷烟厂存在牌号较多、设备产能与产量不匹配等问题,导致生产组织存在一定的困难,难以保证设备同开同停,生产集中度及生产效率需进一步提高。

同时,针对调研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调研组还进一步延伸调研触角。围绕车间各区域环境温湿度控制问题,线上调研了安徽中烟、河南中烟、四川中烟、山东中烟等8家工业企业;针对提升台班产量问题,组织相关人员赴安徽中烟4家卷烟厂进行现场调研,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掌握信息。

用“放大镜”看问题,用“显微镜”查根源,陕西中烟力求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确保各厂的改进提升工作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

破立结合,写就“成果清单”

从“点”与“面”的辩证关系中剖析问题症结,从“破”与“立”的结合文章中直击问题要害。

延安卷烟厂动力车间设备技术员使用新型保温壳实施阀门保温。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陕西中烟迅速按照“问题清单”,瞄准全链条综合发力,做到整改目标清晰、整改措施得力,打出一套“破旧立新”组合拳,逐步疏通制约绿色低碳发展的“堵点”。

“破”,重在打破原有生产力布局、原有工艺参数控制模式和岗位人员使用机制。以优化工艺标准为例,陕西中烟开展了环境温湿度指标控制模式优化验证,将工厂制丝大线温度调整为区间控制18℃~30℃,不设置控制中值与允差,并取消了预混间、梗丝暂存间环境温度控制要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使生产组织更柔性、能源消耗更低。

为有效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他们还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制定加强机房节能降耗的管控措施,从机房温湿度控制、设备采购维护等方面提出节能要求;加强操作、维修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部分车间技术人员断档、年龄偏大等实际情况,探索形成技术技能关键岗位人员退出机制。

“立”,则是引进新设备、新技术,优化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使用布局。比如,合理管控使用地源热泵、太阳能洗浴等设施,并加强维护保养,优化用能结构,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使用比重。

旬阳卷烟厂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为工厂提供生活热水。


同时,以技改项目建设为契机,他们还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攻关力度,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的绿色工房建设,优化建设规模、厂房空间利用、建筑布局及层高,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改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

在增绿、谋绿的实践探索中,陕西中烟既有针对共性问题的通盘考量,也有结合各厂实际推出的差异化、特色化举措。

在澄城卷烟厂,建立工厂三级计量架构,实现了厂区外关联区域用水用电分区域计量管理;深入研究大线温湿度对制丝过程稳定性的影响,优化生产环境温湿度技术要求;查找、解决设备运行效率制约因素,稳步提升机台车速……一系列举措,逐步解决了自2018年易地技改后长期困扰澄城卷烟厂的能耗管控难题。

延安卷烟厂重视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利用工作,先后实施了锅炉系统、锅炉纯水系统、制冷机等方面的节能技术改造,大力提高锅炉、纯水系统、制冷机运行效率,降低主要用能设备能源消耗。其中,制冷机改造项目将蒸汽制冷方式改造为电制冷方式,全年可节省约400吨标煤,节能效果显著。

宝鸡卷烟厂不断健全能源生产循环系统,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持续改善动力供能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动力能源管理系统;改造厂区蒸汽、凝结水管道,对输送各类冷热介质的管道,采取保温保冷措施,减少输送管路散热损失。

旬阳卷烟厂对关键设备冷凝水回收系统开展故障诊断,为二次加料机台蒸汽引射支管增设高效能汽水分离器,配套疏水阀组将冷凝水科学引流;优化改造烘丝机热风和筒体两路蒸汽冷凝水管路走向,解决了冷凝水回收背压高、回收困难等问题,降低了蒸汽系统热能损耗,从而减少天然气消耗。

汉中卷烟厂动力车间冷空工段的技术人员通过仔细查找资料和不断尝试,自主研发出“中央空调挡水板自动冲洗装置”,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冲洗装置解决了以前人工清洗费时费力、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和水耗成本。

能耗降低,绿色铺展。今年4~6月,陕西中烟单箱卷烟综合能耗、单箱碳排放、单箱污染物排放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降幅分别为8.57%、17.68%、39.54%,绿色生产的“颜值”越来越高。

审时度势,绘好“工笔画”

在正视问题中清醒警醒,在谋篇布局中群策群力,在绿色发展中制胜致远。

绿色发展不仅是技术与设备的革新,更是全员思维方式、生活生产习惯的根本性变革。当前,“降碳减排”“节能环保”“生态发展”已成为陕西中烟人的高频用词和行动自觉。

近日,宝鸡卷烟厂物流分中心管理员党卫军给记者算了一笔“环保账”:通过简化标识,优化智慧物流平台,他们把未破损的烟箱收集起来多次循环利用,截至去年年底,已累计使用循环烟箱约830万个、节约包装费用约4150万元。此外,他们还循环利用工厂内部使用的原料烟箱,近三年来累计回收利用烟片包装箱1.5万多套。

“以前部分卷烟厂对设备保养的重要性、节能降耗的必要性、效率提升的迫切性认识不足,要求不高,标准不严。”生产制造中心负责人任亚东介绍道,现在各厂都在积极行动,生产过程中的一点一滴都力求生态环保。同时,光盘、节水节电、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绿色生活方式,已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

汉中卷烟厂动力车间操作工在安装中央空调挡水板自动冲洗装置。


善弈者谋势。在描绘绿色画卷的过程中,陕西中烟始终注重把握好绿色发展的力度、广度和颗粒度,循序渐进,持续发力,狠抓过程管控与设备管理,一笔一画把“大写意”变成“工笔画”。

寻求过程管控与绿色发展的“结合点”,消除推进过程中的行为“偏差”,提升用能效率。加强节能减排数据计量、采集、统计、分析、考核的全过程管理;开展环境温湿度控制标准的实验研究,关注不同季节、不同工况下空调运行模式;加强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节能运行研究,并适时修订完善相关标准。

寻求设备管理与生产组织的“平衡点”,消除推进过程中的执行“落差”,提高生产效率。以制丝线升级改造为契机,逐步完成高耗能高污染老旧装备的更新换代;全面对标先进企业,制定台班产量提升计划,持续跟进各项措施落地实施,有效提高生产组织灵活性。

陕西中烟还通过课题研究、推动项目实施,来寻找生态保护和生产制造的“最优解”。他们有序开展工厂智慧照明系统升级、板式换热器购置、高压微雾改造、冷热源转化等节能减排项目,并综合考虑地方资源、内外部条件、经济效益等因素,加强光伏发电、蒸汽外购等项目研究。

绿色转型,澎湃着发展新动能。“下一步,我们要持续完善绿色低碳保障机制,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制造体系,逐步推动清洁低碳能源转型,将主题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解难题促发展的强大动力,以‘绿色引擎’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王茂林表示。褚珊珊 刘江


责编:王岚

打开APP,阅读体验更佳
打开APP看全部热评